书写中欧当代音乐对话的新一页
—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代表团赴欧交流访演
之维也纳篇

奥地利维也纳当地时间2023年8月8号到10号期间,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联执委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俞峰校长带领该校赴欧访演交流代表团,在(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ICC)全程陪同、支持下,在维也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重要文化交流合作访问及音乐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维也纳各大文化机构的热烈欢迎。
其中,9号上午与著名奥地利环球音乐出版社(Universal Edition)的正式合作见面会及10号晚上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勃拉姆斯厅举行的“听见-当代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当代作曲家室内乐音乐会,是本次赴欧交流访问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联副主席、
执委会委员
中央音乐学院校长
著名指挥家
俞峰

中央音乐学院及奥地利环球音乐出版社
正式见面会
Meeting With UE
8月9日上午9时,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的UE音乐出版社总部,中央音乐学院(CCOM)与奥地利环球音乐出版社(UE)及(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ICC)等三方合作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围绕UE已签约的由中央音乐学院推荐的15位作曲家,及作曲家出版其作品的相关具体事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UE签约作曲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合作见面会有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从东到西,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世界”。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本次中央音乐学院赴欧交流访问的目的,即推动中国当代音乐全方位地走向世界。
在见面会上,UE社长Astrid Koblanck女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音乐出版社,UE出版过西方音乐史上许多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奥地利作曲家Gustav Mahler(古斯塔夫·马勒)。Koblanck女士表示,UE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UE面向全球音乐出版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UE将在三年内每年无限量出版15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品,同时向各大音乐机构推介中国作曲家。

UE社长Astrid Koblanck女士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在会议中,UE-CCOM合作项目总负责人及服务部总监Andreas Bintinger 及营销部总监Sarah Laila Standke分别介绍了UE的辉煌发展史及面向全球数字化未来的scodo计划。

UE-CCOM合作项目总负责人及服务部总监Andreas Bintinger 正在介绍UE
Sarah Laila Standke介绍了百年来,UE签约了以Gustav Mahler(古斯塔夫·马勒)为首的众多世界著名作曲大师,从2019年开始,UE作为全球首家提供数字乐谱材料的音乐出版社,并荣获“2020年度数字化出版奖”。
Andreas Bintinger详细介绍了UE旗下最新网络平台工具“scodo”计划,对比了音乐作品出版传统模式及scodo数字模式的优劣势,同时专门介绍了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制定的各项重要全方位推广服务及宣传计划。

UE-CCOM合作项目总负责人及服务部总监Andreas Bintinger 及营销部总监Sarah Laila Standke分别介绍了UE

俞峰校长在致辞中概要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定位、近年来办学的新思路,以及对外音乐交流的情况。
俞峰校长指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音乐文化,当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有很多优秀的作曲家。中国当代音乐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这次与UE合作,是推动中国音乐与世界对话的重要举措。


俞峰校长在致辞中概要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对外音乐交流等情况

在见面会上,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概况,并分享了对入选作曲家的遴选方式作了说明。

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介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概况

(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ICC)作为UE线上网络平台“scodo” 中国区的独家代表对此次合作做出了极大的支持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ICC协会荣誉主席Michael Lipp教授及常务副主席兼艺术总监姚瑶女士纷纷向到访领导及作曲家致欢迎辞,祝贺此次三方合作前期取得的重大的成果,并祝愿在今后几年持续的合作中,为中国当代音乐及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提供全方位及最专业的支持服务工作。

ICC协会荣誉主席Michael Lipp教授致欢迎辞

ICC协会常务副主席兼艺术总监姚瑶女士致欢迎辞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当代作曲家,UE在旗下网络平台scodo上首次为中国的音乐高校创建专属网页,UE将在未来的三年里,陆续签约中央音乐学院推荐的总共45位中国优秀的作曲家,纳入UE百年出版名册,并在其官网上将专门介绍每一位作曲家,并列出他们的个人简介和作品,这也是UE首次为中国作曲家以集体方式出版作品。
UE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战略合作具有历史性重要意义,是UE作为百年西方音乐出版社面向全球音乐出版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与UE的合作,将推进中国当代音乐在国际舞台的传播与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中西方音乐的合作与友谊。






“听见-当代中国”音乐会
Concert
8月10日晚7时30分,“听见当代中国——中国当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的勃拉姆斯厅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奥地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亓玫,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联执委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奥地利UE音乐出版社社长Astrid Koblanck,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长Ulrike Sych,副校长Johannes Meissl及Gerda Müller,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文化参赞陈平,政务参赞余锋,科技参赞雷风云,奥地利记者联盟主席Nobert Welzl,(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常务副主席兼艺术总监姚瑶等出席了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前,UE社长Astrid Koblanck女士与ICC常务副主席姚瑶女士作为嘉宾主持为音乐会开场,俞峰校长代表中央音乐学院致辞,最后,亓玫大使受邀上台进行热情洋溢的讲话。

UE社长Astrid Koblanck女士与ICC常务副主席姚瑶女士为音乐会开场

俞峰校长致辞

亓玫大使致辞
音乐会上演的作品展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和不同的美学取向。这一特征也许可以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副校长迈赛尔教授在音乐会结束之后所说的话来概括:这些作品有特别的中国文化特点,同时又有着作曲家的独特个性。就整体而言,这些作品体现了题材、立意、技法语言的丰富与多元,它们从一个侧面向维也纳观众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创作与作曲教学成果,也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立体多维的面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本场音乐会的加演曲目具有特别的意义:
2022年2月5日,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收到了奥地利当地老奶奶Huber女士饱含真情的长信。在信里她热情洋溢地赞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表示,特别是孩子们手持着和平鸽灯笼齐唱开幕式主题曲《雪花》,写着所有参赛国家国名的小雪花组成巨大雪花的场景深深感动了她,令她强烈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人类命运与共的温暖。
特此,2023年北京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雪花》的作曲家、作者、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张帅教授受邀作为返场曲目嘉宾,亲自为维也纳观众演奏了主题曲《雪花》的钢琴版本,美妙和谐的旋律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访问活动
Events
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集体在为期3天的交流访问中,会见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维也纳市政府议会文化与科学委员会官员、维也纳音乐厅总监,访问了维也纳市政厅文化部门、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等文化和音乐高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中央音乐学院访问维也纳市政厅文化部门




中央音乐学院访问维也纳音乐厅



中央音乐学院访问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媒体报道
Reports
奥地利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对此次中央音乐学院访欧活动非常关注并多次进行采访及报道。
Kronen Zeitung

8月11日:奥地利主流媒体:
报社名称:《Kronen 报》,第35页
“Größen der zeitgenössischen chinesischen Kammermusik in Wien”
伟大的中国当代音乐作曲家在维也纳
昨日,奥地利环球出版社(UE)、(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ICC)、中国中央音乐学院(CCOM)在俞峰校长的带领下,在维也纳音乐家之友协会大楼(Musikverein)举办的音乐会中,呈现了来自董立强(Dong Liqiang)、龚晓婷(Gong Xiaoting)、郭文景(Guo Wenjing)、秦文琛(Qin Wenchen)、唐建平(Tang Jianping)、文子扬(Wen Ziyang)、姚晨(Yao Chen)和叶小钢(Ye Xiaogang)的作品。
KULTURBLICK

UE官网

UE旗下scodo

《Kurier》

《FALTER》

WOHIN TIPP

MeinBezirk

KULTURBLICK

维也纳金厅预告

MeinBezirk

结语END
中央音乐学院于2023年8月11日赴意大利,并于2023年8月12日21:00在小提琴发源地克雷莫纳的提琴博物馆音乐厅(Auditorium Giovanni Arvedi, Museo del Violino, Cremona)举行了第二场音乐会“古老文明的现代回声”。上演的作品有:《时空的涟漪II》(贾国平作曲)、《欢欣》(郝维亚作曲)、《史诗》(代博作曲)、《夜雪独白》(田田作曲)、《三首前奏曲》(张帅作曲)、《卡农》(陈欣若作曲)、《风中的塔铃II》(常平作曲)。相关报道敬请期待。
*部分文字由中央音乐学院提供
*图片版权属于中央音乐学院及Tong Weywey/ICC。